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对促进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久前,来自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多位科学家获得了未来科学奖等民间科学大奖。连续多年的民间科学奖的授予,不仅体现了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参与基础研究的独特优势,也为引导全社会关注基础研究、激发科学热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能带来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比如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的突破,有赖于数学理论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基础越深厚,激发的新技术和新发明就越多。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基础研究做好了,对高水平科学技术自力更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源头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国逐步加强基础研究的顶层设计和体系布局,更加注重“从0到1”的原创导向。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加快,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落地生根,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快速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但也要看到,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短板依然存在。虽然基础研究的投入增加很快,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原创成果不足,底层基础技术和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导致一些关键领域缺乏源头供给,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进一步努力。为此,各地各部门都在不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力度,为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基础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
基础研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规模和实力明显增强,基础研究需求日益旺盛。一些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主动设立RD基金,组建创新联合体,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直接或间接参与基础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华为在全球布局数学研究中心,由社会力量设立未来科学奖,都是有效的探索。这对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形成推进基础研究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投入增加,关注度提高,反映了全社会科技创新观念的转变。国家集中力量谋划、部署、攻关,社会各界形成创新合力。通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深化创新活动。未来,中国将取得更多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实现更多真正原创性的重大突破。
人民日报
— THE END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