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特斯拉等公司能顺利复工疫情期间为什么还能喝到便宜的牛奶
5月25日下午,以保障供给,稳定链条的责任为主题的第三十七期第三届国资论坛系列活动在线举行与会人员就上海国资,国企在疫情中的供给稳定链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坛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主办,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院,央企数字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战略合作。
推动外资企业在沪在谈在建项目尽快恢复运营。
上海市商务委自由贸易发展处处长刘朝晖表示,上海市商务委从4月下旬开始推进复产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复产指导意见,发布了三份外贸企业白名单等,对外资外贸企业和商业企业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全面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问题和困难。
第二,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保护订单和市场对于外贸企业,上海市商务委将会同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和单位,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稳定外贸的各项措施,在减轻企业负担,拓展进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快政策落实
三是不断畅通沟通渠道,优化企业服务,加强招商引资,切实稳定外资企业在沪投资的预期和信心充分发挥服务外资企业的工作机制作用,推动上海外资企业在谈,在建项目尽快复工,推动一批新项目尽快落地同时,我们将继续举办城市推介会等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宣传上海
四是进一步帮助企业脱困3月下旬,上海市政府出台《全力抗击疫情,帮助企业促进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近期,上海市政府也将出台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脱困上海市商务委还将落实上海市政府帮助企业脱困的各项措施,切实帮助外资外贸商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尽快恢复发展
临港集团:成立服务专班,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为了服务特斯拉复产,临港集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服务专班在临港新区管委会的指导下,积极推动特斯拉恢复生产和出口上海临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徐海在上述活动上表示
据介绍,面对疫情的大考验,临港集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分类分层开展针对性防控措施,着力突破堵点,有序推进集团及所属园区,重点企业复产复产, 推动重点产业链持续恢复和产能提升,全力夺取疫情攻坚战和经济稳增长攻坚战双胜利。
其中,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整体复苏的带动作用,临港集团积极协助园区重点企业列入上海市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推进复工复产的园区企业184家,其中市级白名单企业117家
对于重点企业,尤其是列入市区两级白名单的企业,临港集团成立专门的服务专班,梳理需求,协调当地政府解决企业个性化问题。
徐海认为,有效的防疫,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全面复工复产的前提条件针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临港集团要形成相应的流程体系和预案,用科技手段赋能疫情防控,筑牢园区保护的铜墙铁壁,最大限度地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恢复活力
光明食品集团:发挥光明快车,光明场头价作用,帮助平抑物价。
光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钟在上述活动中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光明集团已向上海提供鲜奶4.29万吨,常温奶3.38万吨,蔬菜30.3万多吨,猪肉2.45万吨12辆光明流动早餐车售出14500份套餐向57660名享受市养老服务和民政系统701家公益性养老机构补贴的老年人发放了15万余份《上海亲情,党恩光明爱心礼包》,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切实维护上海这座城市的尊严
同时,光明集团工作专班为上海16个区131个街镇提供一揽子光明菜篮子保障伴随着复工复产,光明食品便利店,超市复工率76.5%,对接215个街道
接下来,光明食品集团将继续突出三包,第一光明直通车,减少过多环节,稳定价格第二,光明补给站,继续发挥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光明的人是一个补给站活动第三明场价,在全市抗疫的关键时刻,光明集团将不计代价,大力践行民为山河,山河为民的执政理念,践行让市民离不开光明的初心和使命
上海港:最近一周集装箱量稳步增长,日吞吐量超过11万标准箱。
在保持海港和空港开放的承诺下,上海港在疫情期间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上海国际港务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彦彬在活动上表示,5月份,伴随着上海港复产,最近一周的集装箱量保持了稳步回升的态势近期,上海港集装箱日吞吐量已达11.9万标准箱,恢复到正常的90%
为了帮助社会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上港集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确保多式联运服务能力日前,上海港空箱中心太仓分中心成立,提升长三角港口航运综合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上港集团推出进口重箱码头保管费50%减免措施,迄今累计减免近1.4亿元
伴随着社会的逐渐清场,继续深入推进复工复产,打通并带动供应链,物流链恢复运行,将是我们后续工作的重点杨彦彬表示,上港集团将坚决落实各项防控政策,确保上海港生产经营平稳有序,全力以赴保障和帮助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
JDCOM:构建数字化智能供应链,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 THE END —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